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4章 书院武院、开科

经过数年经营,乞活营治下人口已达百万。

绝大多数都是从靠南边的州郡招徕的流民,其中以青壮居多。

旱灾地区向收纳人口,也算是大宁的一道奇景。

人多了就要建立稳固的架构,徐溪孺这些年也一直致力于此事。

如今乞活营的基本盘已经确立,是时候推行科举,广泛地吸纳人才。

大宁运转至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书院和科举制度贡献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但是在武学的发展上,大宁就不如人意了。

各大世家把持着地方,朝廷对他们也投鼠忌器。

加上侠以武犯禁,朝廷对待武者的态度非常微妙。

既不希望武学消失,也不希望其在底层百姓中广为流传。

像徐衍这样广收门徒、发扬武学的,其实少之又少。

自大宁太祖开国至今,武学越来越走向式微。

究其根本,还是武学世家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极力阻止武学的扩散。

俗话说穷文富武,但也不乏天资绝世之辈能够逆流而上。

破落户借着一本流传甚广的武学,挑战其数百年的权威,这是武学世家万万无法接受的。

但是,从武学发展来看,自然是功法流传越广,越有可能出现天骄将其革故鼎新。

既为了打好根基,也为了实现徐衍的夙愿,徐溪孺决定在书院的基础上设立武院。

起兵以来,乞活营共破灭武学世家十六,斩杀后天武者近百。

缴获的武学有全篇二十一册,残篇七册。

乞活营掌三郡之地,设二十九县。

徐溪孺要求每县置一书院和一武院,郡中亦然。

至于乞活营所在驻地,则设颍下学宫和武道总院,汇聚各地英豪。

能进入书院武院者,皆是天资聪颖之辈。

不仅食宿全免,成绩优异者每月还有津贴。

若是能早早地崭露头角,更有机会被后天武者收徒。

经过两年筹备,各地武院已经全部建造并投入招新。

期间何桥突破后天四层,成为一名后天中期武者。

徐衍的另外两名弟子也突破了后天,终于凑够了坐镇郡城武院的武者。

各县武院则由刘应龙的亲传弟子作为院长,且按例只有郡中武院才有资格传授武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